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变法起始篇

直史馆苏轼上书反对,并当面指责宋神宗“陛下求治太急、听言太广、进人太锐”赵顼悚然惊曰“卿三言,朕当熟思之”轰轰烈烈的改革第一炮就被苏轼打成了哑弹,大家可想见王安石的愤怒!于是当神宗皇帝提出要用苏轼为修中书条例时,王安石坚决反对,将苏轼任命为开封府推官。

6月22日,御史台老大吕诲也被王安石拉下马来。吕诲事件具体说来跟变法其实没多大关系,它的起因和母爱的神圣博大有关。话说未来强大无比的“女中尧舜”英宗老婆、神宗老妈高太后最爱的儿子并不是长子宋神宗赵顼,而是次子、岐王赵颢,爱到了必须每天见面,形影不离的程度。具体做法就是把已成年的赵颢一直留在皇宫里,不赶到外面去住。

她犯天条了!真是公公(仁宗)死得早、丈夫(英宗)死得早、婆婆兼姨妈(曹氏)脾气好,惯得她无法无天。历代皇朝用血的教训总结出一准则:皇宫里只能有一个皇帝、外加一个皇太子,这两个与皇位有关的男人存在。其他皇子一律赶到外面、甚至赶到外地去住,越远越好!不然小心政变随时发生!

可高太后就是不在乎,她的喜好、她的意志,比国家安危都重要!这在以后成了事实,以此类推,留个心爱儿子就近居住有什么大不了!

于是一叫章辟光的大臣上书提醒,她却勃然大怒,命神宗从重从严处理这个姓章的!神宗没办法,孝子是要听话的,只好命令把章辟光外放。这时满朝文武没人敢说话,只有王安石站了出来:章辟光没任何错误,不必处理!

吕诲就在这时借高太后的势力,用这件事弹劾王安石!平心而论:王安石错了吗?只是说了句公道话而已。和之前英宗朝吕诲他反对濮议时不是同一性质吗?那为什么吕诲会反对王安石呢?答案就在他写的弹劾奏章里。里面总结了王安石十大罪状“慢上无礼、好名欲进、要君取名、用情罔公、徇私报怨、怙势招权、专威害政、凌铄同列、朋比为奸、动摇天下”大得吓死人的罪名,更说王安石“大奸似忠、大诈似信、外示朴野、中藏奸诈…”

但神宗皇帝这次顶住了老妈的压力,保住了王安石、罢免了吕诲。任命开封知府吕公著为御史中丞。而任命吕公著的原因则是因吕公著的兄长、枢密使吕公弼反对王安石,王安石要借吕公著来逼枢密院倾向自己。

以上就是王安石气死唐介、赶走吕诲,pk掉此前最著名的两位吵架王的经历。按说这种战绩换在神宗朝前,足以让他睥睨天下,咳嗽一声都压倒大宋官场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